之前我们用了十多篇文章,详细回顾了延安整风运动前后的那些人和事儿。
在捋顺这些事情时,你们有没有察觉到:从1935年到1943年这八年里头,主席每次做的大决定和推动过程,那可是相当不容易的。
可以说,这八年来,主席用实际行动和成果给大家展示了啥是真正的伟大!要找到并确立正确的思路,给大家指出未来的路,不容易!更难的是让大伙儿心悦诚服地接受这思路,并且真刀真枪地去落实!但主席确实做到了,没得说!
1935年遵义会议开过之后,毛主席就进了咱们党的中央领导班子,这样一来,毛主席就成了咱们党的领头人。
说起来倒是轻轻松松,好像从此以后啥问题都解决了,一切都顺风顺水了!可实际上呢,那时候主席还是碰了不少钉子,走得挺不容易的。
就算咱们对那段历史不太了解,但从《长征组歌》里头也能感受到,咱们在主席的带领下是怎么四渡赤水、智斗金沙江、飞奔抢下泸定桥的,干出了一件件史上的大事,让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更大的胜利。但其实,事情远比大家想的复杂得多,这一路走来,困难重重,花了老长时间。
遵义会议结束后不久,部队就经历了一场不太顺利的小仗。这下子,有些人心里就开始嘀咕了,他们觉得这事儿不行,纷纷提议让主席别再管军事指挥了,换个人来干。其中闹得最凶的,要数林彪,他还专门给彭德怀同志写了信,想让彭老总来挑这个大梁。
现在,我们把这事儿当个反面例子来说,其实不光是林彪,那时候挺多人对主席的军事指挥有看法。就像之前咱提过的刘少奇同志和杨尚昆同志,他俩还一块儿写了封信(想让彭德怀同志也签字,但彭没给签),表达不同意见。
好在那个时候,张闻天、王稼祥这些说话算数的人都是读书人,对打仗那套不太在行。他们觉得主席肯定有高招,因此就站在主席这边,支持他拿主意。
张闻天建议成立一个军事指挥小组,里头包括主席、周恩来和王稼祥三个人。最后关于军事上的大决定,都由这个小组来定,其他人就别随便插嘴提意见了。
现在说起遵义会议,主要就是解决了军队由谁来指挥的问题,但还没搞定政治上的大方向。说白了,就是那时候时间太紧,来不及处理那么多。
说白了,问题不在于时间,而是大家心里头还没转过弯来,接受不了主席定的那个政治方向。皖南事变发生后,主席在电报稿子里直接点出项英同志走了歪路,可张闻天、博古他们几个还是不买账,觉得项英有错可以指出来,但不必上升到路线的层面。
当然,放到现在咱也能明白那会儿的情况,毕竟那时候第三国际还存在着,王明的影响力也还没散去。但话说回来,这至少能看出来一点:主席那时候过得挺不容易的,可不是光靠动动嘴皮子就能摆平事情的。
咱们来聊聊八路军和新四军这两大部队。好好瞅瞅这两支队伍,八路军和新四军。
八路军的大事儿,其实都是彭总在掌管着。
我们刚才已经理清楚了,彭总和主席在一些事情上的观点和立场其实是有差别的。他们的很多想法、思路都不一样,就连在国共合作这个问题上,两人的看法也是不合的。
聊聊新四军,大家都知道,打从中央苏区那会儿起,项英和主席就在不少事儿上看法不同,各有各的主张。
项英当上新四军的头儿后,毛主席多次叮嘱新四军,得提防着国民党那点坏心思,得学会保护自己。得赶紧拿主意,要么早点往苏南撤,要么就往江北跑。
尽管你费尽口舌,说啥都行,可一到军部转移这事儿,项英就是一直拖着不行动。
查阅那段长达一年九个月的时间里,延安和新四军军部之间的通信记录,能明显感觉到主席一直在不停地劝说和强调,但项英却始终在找各种理由和借口,就是不肯执行。
回头瞧瞧那段历史,真是让人觉得离奇,难以理解,就像是老天爷开的玩笑。那时候,不管主席怎么耐心劝说,大家就是不听,就是不动弹。
百团大战那会儿也有些问题。领导给下面的部队放了不少权。大概二十多个团的战斗任务,领导都直接让集团军指挥了。可没想到,才过了两天,参战的团就超过了一百个。
说白了,咱们能看出来一个事儿:那时候,挺多带兵的头头儿,他们的心思跟主席可不在一条线上。他们压根儿就没吃透主席说的抗日持久战那套理论。因此呢,只要瞅见前头有人开打,他们就急着往上冲,结果就像滚雪球,越滚局势越乱。
咋回事呢?说白了,之前对主席的思想就没吃透。忙活了三年多,手里有点积蓄和实力了,就觉得自己能跟小日本正面交锋了!
这其实是表面现象,说到底,还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解不够深入,没真正领会到位。
王明回来后,直接亮出了跟主席大相径庭的理念,喊出了“两个一切”的口号。他这一说,立马有不少人跟着响应。
王明抵达长江局那儿后,没经过延安点头,就自个儿组织了个联席会,这么一来,他实际上就成了长江局的头儿。毕竟,武汉那边的政治局委员人数比延安多,所以王明还跟延安说,以后别再用中央的名义发文件了。
回过头想想,这些事确实挺过分的。但主席还是忍着脾气,耐心地给他们讲解,一个一个地做思想工作,好让他们能接受。这整个过程,真的是耗费了很长时间。
所以,主席的伟大不光体现在那些大决策上,平日里他也一点一滴地做着思想工作,慢慢影响大家,逐渐改变他们的想法,最终让大家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正确观念。
这更能彰显一个伟大人物真正了不起的地方!
从1935年开始算起,一直到1943年,主席用了整整8年的时间,才慢慢让大伙儿基本认同了他的想法。这整个过程,可真是够长的!
这不仅仅是思想路线上的分歧,就拿黄花塘事件来说吧,两个军政领导争得面红耳赤。说到底,还是他们俩自我要求不够严格导致的,两个人都得承担责任。
不过,主席只能硬着头皮,一一去跟那两个人谈心交流。说白了,那时候主席不光得把控大局,连这些琐碎事也得操心。总而言之,目的只有一个:带着广大的干部群众一起往前冲!
有句话说得好,从细微处能看出大智慧,普通里头藏着不凡!
那八年时间里,主席用实际行动验证了这句话。
很多人都觉得主席生来就英勇无比,让人一见就心生敬意,全都听他的指挥!但实际上,不是这样的。主席是靠着自己一步步的努力,才在大家心里有了地位,赢得了大家的信任。
只有当你真正明白这些事儿,你才能懂为啥总理建国后老说:每次实际情况都表明,主席的判断准没错,就算那会儿咱们觉得主席可能不对,到最后还是得承认,主席是对的!

